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财经 > 正文

聚焦高质量发展|践行“双碳”战略 武汉市武昌区发力碳金融

聚焦高质量发展|践行“双碳”战略 武汉市武昌区发力碳金融
2022-09-09 10:49:32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

图为武昌中心城区。武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气候投融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8月份,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23地被纳入试点名单,武汉市武昌区位列其中。

武昌区是武汉市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所在地。当前,武昌正依托碳市场先发优势,积极打造碳金融集聚区,创新碳金融产品,引导更多资金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行投融资活动。

借势碳市场 聚集涉碳要素

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大厅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湖北碳市场的成交明细和交易走势,开盘、涨幅、流通等信息一目了然。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是国家首批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该中心碳交易部王月介绍,运行8年以来,湖北碳市场已纳入15个行业的33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截止到8月31日,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3.68亿吨,成交额87.65亿元。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采用“双城”模式,上海为交易中心,武汉为注册登记结算中心,即中碳登。

中碳登承担全国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职能,是全国碳资产的数据中枢。

来自中碳登的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截止到8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累计成交总量1.95亿吨,累计成交总额85.6亿元。

武昌区委副书记、区长范礼奎表示,两个重点涉碳机构落户武昌,对当地进一步吸纳涉碳人才、技术带来巨大机遇,武昌将因地制宜探索气候投融资制度,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双碳”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高质量发展

图为中碳登大厦。新华网发 夏国燕 摄

依托金融城 打造碳金融集聚区

在武昌区中北路青鱼嘴地铁站G出口,中碳登大厦拔地而起,大厦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中碳登大厦是武昌重点打造的碳金融聚集楼宇,规划引进和培育一批碳金融企业,形成碳金融集聚区。

“培育碳金融产业链,离不开金融业的滴灌和赋能。” 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江说,武昌传统金融业较为集聚和发达,可为气候投融资所需的金融服务提供支撑。

武昌是武汉市的核心城区,金融业是其支柱产业,综合实力在湖北省、武汉市名列前茅。

目前,武昌共有区域总部型及法人金融机构360余家,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达436亿元,占武汉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这为碳金融产业聚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碳登大厦所在的中北路,位于武昌“一轴一带多园”金融产业格局的核心地带。武昌区规划以中碳登大厦为核心,引进碳金融机构、低碳龙头企业、研发机构等,持续为气候投融资以及“双碳”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6月,武昌区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分行等机构签署《金融机构支持全国气候投融资发展合作协议》。这些金融机构表示,将在气候投融资标准、碳金融创新等方面开启一系列探索,支持武昌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聚焦高质量发展

图为武昌区金融产业格局的中北路-中南路金融主轴。武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碳金融产品 赋能碳主体

金凤凰纸业(孝感)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瓦楞纸生产销售的企业,该公司自备电厂并发电自用,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单位之一。

依据企业在全国碳市场的碳配额及其经营情况,该公司获得兴业银行武汉分行5000万元授信额度。去年11月,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为该公司成功办理碳排放权质押融资300万元,有效盘活了企业的碳配额资产。

发行湖北首单水环境治理项目绿色债券、发行湖北首笔挂钩“碳中和”债券指数结构性存款……自湖北碳市场开市以来,武昌区内金融机构碳金融产品不断刷新。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以碳金融为代表的绿色金融潜力巨大。这位负责人说,该行将创新碳金融产品,大力支持控排企业低碳转型,服务碳市场主体。

去年6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承建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鄂绿通”正式启动。该中心碳金融部负责人李翬介绍,“鄂绿通”将有投融资需求的绿色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投融资偏好匹配起来,破解了“绿色产业有项目无资金,投融资机构有资金无项目”的困境。

截至目前,“鄂绿通”已累计入驻40多家金融机构、200多家企业,筛选入库绿色低碳项目400多个,已为75个项目实现融资,融资总额超770亿元。

李翬介绍说,碳交中心还在全国率先推出碳基金、碳托管、碳质押融资等碳金融产品,各类创新融资累计已达16亿元。

武昌区提出,力争2023年前建成基本完备的碳金融产业体系,到2025年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较高开放度的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形成具有活力的碳金融产业经济。(夏国燕)

关键词:

(责任编辑: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