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创投 > 正文

邑医堂在治疗甲亢上的绿色疗法

邑医堂在治疗甲亢上的绿色疗法
2022-05-13 15:59:04 来源:信息网

一、甲亢概述

中医临床学中无甲亢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与中医学中的"瘿病"很类似。但中医学瘿病的概念很广,在《吕氏春秋》、《三国志》、《诸病源候论》、《肘后方》、《千金要方》、《三因方》等古代文献中先后沿用了血瘿、气瘿、息肉瘿、石瘿、劳瘿、土瘿、忧瘿、筋瘿等众多名称,这些可以概括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但与甲亢比较接近的当属忧瘿与气瘿。

邑医堂在治疗甲亢上的绿色疗法

(图为甲亢患者调理好后送锦旗到邑医堂来)

二、甲亢的中医病因病机

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症候,病位在颈部缨脉<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病因上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所谓禀赋不足者与现代所称之遗传因素相似。人之先天禀赋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肾阴不足不能上涵肝木,可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见指舌颤抖之症。肾阳不足,气不化津,为痰为饮,上结颈前缨脉则见颈前肿大。后天调理失度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情志内伤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致病雷同。据统计365例甲亢发病因素,发现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因素,本病之发病多缘于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肝失疏泄一则可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则可化火生热伤阴,三则可横逆犯脾致湿生痰,终则痰热瘀互结为患,结于颈前则为颈缨肿大<甲状腺肿大>,内扰心神则为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之征,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壮火食气,肌肤失养则形体消瘦,火热伤阴、筋脉失养则见指舌颤抖。饮食不节,多指恣食肥甘,损伤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为患,其证多以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苔白厚腻为主。所谓外邪侵袭者与现代所称感染诱发本病相似,六淫邪毒经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内伤脏腑,生痰致瘀,上犯缨脉,结聚颈前,则成本病。总之,本病是以内伤虚损为基础,复加外邪侵袭,形成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

三、中医治疗甲亢的机理

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出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共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涤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邑医堂综合国内有关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总结出中医治疗甲亢的机制为:

<1>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2>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

<3>抑制能量代谢。

<4>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

四、中医治疗甲亢的适应证

中医治疗甲亢多以内服中药外用刺针为主,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疗效比较肯定。邑医堂在近年来1033例的统计分析,疗效在84%~93.8%之间。根据文献资料,结合个人的体会,提出适应症如下:①轻度和中度甲亢<重度甲亢者则中西药同用>;②对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因毒性反应无法继续治疗,且不宜手术者;③合并肝病者;④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症状加重者;⑤甲亢手术后的疗效不巩固,或又有复发者。

五、甲亢的中医基本证型

甲亢的临床症状较多,如高代谢症群,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消化道症状,肌肉骨骼、造血系统症状及局部症状——甲状腺肿大、突眼等,对如此众多的症状,很难以一法一方来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目的。为了便于临床体现中医治疗的特点,就必须对病人所有症状、体征、脉象及其他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证候规律,分辨出不同的证候,方能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对本病的辨证分型,不同层次医疗单位、不同地区学者的意见不尽一致。邑医堂在临床统计近50例甲亢的治疗上分析,其分型有气郁痰凝、心肝火旺、心肝阴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胃火旺盛、阳亢风动、胃强脾弱等近40个证型,如此之多,自然使临床难以掌握。

有研究指出:本病早期多以火旺为主<实火>,阴虚次之。病程较长、年龄较大者,多以阴虚为主,火旺次之<偏虚火>。不典型甲亢、淡漠型甲亢及病程较长且年老体弱者,多以气虚、脾虚为主,阴虚次之。良性突眼为痰气交结,恶性突眼多为肝阳上亢,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多肝郁脾虚,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腺瘤多有气滞血瘀。

综合近年来国内研究的资料,结合临床的体会,本病的辨证分型主要有气郁痰结型、肝胃火旺型、气阴两虚型、阳亢风动型、阴虚火旺型、肝郁脾虚型、痰结血瘀型、心肝阴虚型等八个证型。临床上不少病例常不是单一证型存在,可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型复合存在,在治疗时需注意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方能收效良好。

六、针刺治疗甲亢

针刺治疗甲亢散在古今文献中,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有血瘿,可破之;有息肉瘿,可割之;有气瘿,可具针之"。

近代的大量实践证明,针刺治疗甲亢,不仅能使血中T3、T4下降,而且血中cAMP的含量亦下降,不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且远期疗效也甚为满意。对应用甲亢药物有不良反应的患者,针刺亦能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国40年中医科技成就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针刺疗法选穴分体针与耳针两种。

<1>体针取穴:以少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常用穴位:合谷、足三里、天突、天容、间使、三阴交、气瘿、颈3~5夹脊穴。

备用穴位:阴郄、复溜、太冲、神门、风池、攒竹、四白、内关。

<2>耳针取穴: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甲状腺、平喘、心、脾、脑点。

针刺治疗甲亢的近代研究颇多,疗效较为满意。对针刺治疗甲亢进行了系统研究,临床观察120例,分针刺组、他巴唑组及针刺加他巴唑组<针药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副反应。针刺组针对甲亢多为气阴两虚、虚火内动的病机特点,采用拇指后退为主的捻转泻法,斜刺气瘿穴以化瘀散结;以拇指后退为主的捻转,结合重提轻按的泻法刺内关、间使以清心泻火、息内热;以拇指前进为主的捻转,结合重按轻提的补法,刺足三里,补中益脾,刺三阴交滋阴涵木,补泻结合,留针30分钟,病人每日针刺1次。

关键词:

(责任编辑: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