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区域 > 正文

长江科学院诞生70周年 水利科技造福海内外

长江科学院诞生70周年 水利科技造福海内外
2021-10-27 09:15:37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7日电 1951年10月,为解决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并修建大型分洪闸和节制闸,长江水利委员会组建水土工试验室,长江科学院就此发轫,由此开启了科技支撑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事业的新征程。

长江科学院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长江水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荆江防洪和荆江大堤建设。长江水利委员会组建水土工试验室,通过建立荆江分洪工程水工河工模型,科学布置工程枢纽,研发预压加固技术,破解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和沉降过大难题,为新中国建成长江第一座大型分洪闸作出重要贡献。

1956年,经过不断发展及数次改名,长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知名水利专家何之泰博士任首任院长,扩充发展了多个学科,包括——河流泥沙、高速水流、船闸水力学、岩石力学、结构力学、化学分析、电子仪器等专业。

1959年12月,“长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开展了丹江口、陆水、下荆江裁弯取直、葛洲坝、乌江渡等水利水电工程的试验研究工作。

改革开放后,长科院融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浪潮中,研究领域、范围更加广泛,研究方法、设备更加先进,学科专业不断发展。1986年8月,水利电力部发文,将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名为长江科学院。

1998年大洪水后,长科院全方位参与长江防洪工程建设,技术支撑防洪减灾、应急抢险,为大江安澜构筑坚实屏障。

三峡、南水北调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离不开长科院的“硬核”科技实力的支撑。长科院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承担三峡工程科研工作,全面支撑三峡工程建设,为“国之重器”贡献了长科院智慧;科技支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运行,守护一泓清水北上;在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中,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助力实现“无缝大坝”梦想……

2011年11月,长科院实施新“三定”方案。2015年,原重庆岩基中心更名为重庆分院。2018年,增设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处。2019年,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秘书处和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秘书处挂靠长科院。

70年来,长科院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葛洲坝、丹江口、隔河岩、水布垭、锦屏、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大藤峡、滇中引水、巴基斯坦卡洛特等国内外数百个大中型工程的科技服务,为工程建设与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步入新时代,适应新时期治水思路转变,长科院瞄准“四个面向”,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治水兴水实践:参与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立法,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及多项专项规划;开展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等方面重大战略和关键问题研究,支撑“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建设;连续十年开展江源科考,为江源保护建言献策;深化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助推智慧水利建设;水利血防、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不断描绘出人水和谐新画卷。

跨越70载,长科院已由只有十余人的1个试验室,逐步成长为拥有16个研究所(中心、分院),1个科技企业,并设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国家级综合性科研大院。一代代长江科学院人与时代同行、与科学共进,把汗水挥洒在祖国江河大地上,把智慧凝聚在万里长江画卷中。(完)

关键词:

(责任编辑:湖北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