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区域 > 正文

竹山:传承文化 加强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热起来

竹山:传承文化 加强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热起来
2022-12-01 09:06:12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竹山:传承文化 加强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热起来

单孔玉刀、虎型青铜器足以及金饼等一、二级馆藏出土文物不仅让竹山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广大游客大开眼界,甚至中科大、武大、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也兴趣十足。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博物馆基本陈列——“竹山县历史文化展”用100多件珍贵文物、标本,加上丰富的文字、图片、雕塑、绘画、场景和声光电等辅助手段,比较完整、系统、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竹山县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分布在该县各地的名人故居、古建筑等一起成为党员群众、特别是大中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打卡地,该展2020年底免费开放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参观人次已经超过4万。

近年来,竹山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以传承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为目标,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县文物局(博物馆)及其负责同志分别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突出贡献”“十堰市文物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竹山县劳动模范”等荣誉。

保护利用,传承千年古县文化。竹山位于秦巴山地腹地,是古代庸国都城所在地,早在公元前611年,曾随同周武王灭商的“牧誓”八个方国之一,正式设县于南北朝时期,距今1471年,是湖北省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

文物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汉江最大的支流堵河纵贯竹山全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物量多、面广,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456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56件,不仅达到永久保护、传承利用的目的,也为竹山丰富历史内涵、展示灿烂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实物证明。

修旧如旧,妥善保护重点文物。竹山文庙古建筑群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大成殿是典型的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18年6至8月,竹山县精心组织实施保养维护工程,更换添补残损缺失的瓦件,墩接修复局部糟朽的檐柱,重新油漆梁柱门窗等,确保了大成殿的安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家花屋建筑面积2070余平方米,主体地处半山坡,地质滑坡致使本体八字门楼和第一栋砖石木结构房屋整体有明显的倾斜和位移。该县于2020年8月组织迁出住户,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目前又组织专家对范围内的地质滑坡进行勘察设计,进一步进行抢险加固处理。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二七大罢工”工人运动领袖之一、著名的“劳工律师”施洋烈士故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竹山县麻家渡镇桂花树村1组施家湾。为抢救保护这一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该县于2019年7月组织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并综合整治了周围环境。如此一来,竹山县现有施洋铜像、烈士之家(施洋旧居)、施洋故居,纪念设施更为完整。因受多次地震破坏和长年风雨侵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振武故居仅存天井和西侧偏房、厢房各二间。该县2018年初启动维修保护工程,修缮和恢复故居面积251平方米,基本恢复原貌。鉴于高家花屋和施洋烈士故居都是砖木或土木结构建筑,存在很大的火灾风险,该县争取省市文物主管部门重视支持,今年9月16日开工建设高家花屋消防工程,近日将开工建设施洋烈士故居消防工程,消除火灾隐患。

焕然一新,金属文物全部修复。竹山县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该县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的金属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由于受地下环境以及保护手段的影响,加之自然风化、锈蚀等原因,相当一部分金属文物存在各种严重的问题,该县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馆藏金属文物修复工程,现已完成了馆藏112件青铜器、铁器等金属文物的修复。

改造提升,文物展陈特色鲜明。2017年,竹山县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竹山县博物馆新馆。2020年,在省级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县博物馆对原有的竹山县历史文物陈列进行了改造提升,实现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全社会共享,一举跻身十堰市一流的县级博物馆。该县于2020年8月实施施洋烈士故居展览提升工程,采用展板、雕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了陈列布展,展示施洋烈士成长经历、革命英雄事迹,已经打造成为鄂西北一处重要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各地党员干部、学生和法律工作者纷纷前来瞻仰。

引导支持,民间收藏异彩纷呈。经过积极宣传引导,竹山县涌现一批热心文物保护事业积极分子,他们积极参与文物保护行动,依法依规开展民间文物收藏,如曾和林、刘道旺、曾照国等人自费保护民间民俗文物,共建立10多个个人藏品陈列馆,并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参观。其中,官渡镇大力支持曾和林个人投资450多万元,在集镇中心位置建成鄂渝川陕毗邻地区最大的民间民俗博物馆,共收藏石雕、木雕、陶瓷、古玩、字画等各类民俗文物5万多件(套),成为民间资本参与文物保护的典范。

综合治理,文物安全基础牢固。该县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政策和系列法规,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文物安全保护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保障机制。有关部门落实了“四有”(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保护机构和专人),划定2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发布公告;督促34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乡镇明确落实、挂牌公示了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和日常文物安全管理人。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了“四防”(防火、防抢、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要求。

宣传教育,文保理念深入人心。该县文物保护相关工作做到了“五纳入”(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年度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各级领导责任制)。重大项目建设听取文物保护部门意见,适时开展抢救性发掘保护。县委党校会同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展文物保护专题培训,提高领导干部支持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自觉性。县文物局(博物馆)局(馆)长李强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履行文物保护法定责任,继续做好重点文物地质灾害治理、修缮和消防工程以及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同时,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筹建线上博物馆、博物馆网站、公众号等,方便群众网上参观浏览,进一步增强大众文物保护观念,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图/文 张华魁、柯丽娜)

关键词:

(责任编辑: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