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财经 > 正文

中企遭遇世行制裁趋增事出有因

中企遭遇世行制裁趋增事出有因
2020-03-17 07:25:48 来源:国际商报

遭遇世界银行制裁的中国企业数量近年来趋增,这种趋势将随着中国企业大量“走出去”参与承接国际多边开发银行项目增多而持续。在全球化智库(CCG)近期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中,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副所长、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专家丁继华指出,中国企业受世行制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世行项目普遍在高腐败风险国家。研究表明,接受世行资金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往往是那些被认为具有更高腐败风险的国家。透明国际每年发布的清廉指数对全球腐败风险进行监测,得分低于50分的国家被认为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2015财年,国际开发协会(IDA)对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加纳、印度、肯尼亚、缅甸、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和越南10个国家资助资金最多,这些国家的清廉指数平均仅30分。201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对历史上十大受助国(阿根廷、哥伦比亚、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摩洛哥、波兰、土耳其、乌克兰等)的情况分析稍好一些,清廉指数平均为38.3分。在2005-2015年这十年间,这些国家在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CPA)的执法案例中处罚了280多起。因此,丁继华认为,中国企业在参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世行项目时,当地的营商环境对企业不合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对世行制裁制度了解不足。我国企业在参与世行资助项目时,大部分没有全面研究和高度重视世行制裁制度,所以出现因不知规而违规的案例。据丁继华介绍,在世行项目的采购合同中,以契约形式要求参与投标与提供服务的企业要遵守其采购政策。从过去一些中国企业被世行制裁的案例看,这些企业没有深度了解制裁制度,而是抱着被制裁后不承接世行项目的心态不去应对,结果可想而知。另外,政府、媒体、社会都对这类个案的关注度不高,这也是导致国内企业对世行的制裁制度重视程度不足的重要原因。另有案例表明,受中外文化差异影响,有的企业对世行采购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做法偏离,因而受到制裁。这类企业在世行启动制裁程序期间,如果找专业的律师去应对,则可以大幅度减少制裁。

企业合规意识普遍不强。丁继华表示,作为国际性多边开发银行,世行的制裁制度已成为国际通行、成熟的规则,被世行上升到发展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并严格执行。中国企业合规风险意识普遍不强,在参与世行项目时,一些企业会把在国内不是大问题的、经常性的行为或者习惯性做法带到项目中去,结果在对方看来就是“大问题”。从过去被世行制裁的案例来看,一些看似低级的错误(伪造投标文件、伪造签名、伪造公章)或者被忽略的瑕疵(将母公司或兄弟单位的资质或者业绩作为应标公司的资质或业绩)等不合规行为都曾出现过。另外,企业的合规意识没有贯穿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合规拿到项目后,却在项目建设过程或者项目退出时没有遵守世行的合同规定,从而遭到制裁。

国企面临的合规风险增加。在世行廉政局收到的投诉和调查中,多个国家的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在世行制裁名单上占1/ 3。诚信合规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在国内项目中存在默契的合谋,缺乏明确的规则、标准,透明度较低,管理和监督不透明等问题,从而导致腐败和给项目带来损失。近年来,世行着力对国有企业参与项目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国有企业制定合规方案,这无疑是一大利好。

关键词:

(责任编辑: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