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财经 > 正文

化危为机 深挖服务贸易增长潜能

化危为机 深挖服务贸易增长潜能
2020-04-17 09:22:02 来源:国际商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贸易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19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下降0.1%,货物出口额下降了3%,但服务出口额增长了2%。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预测,受全球疫情影响,2020年世界贸易额将下降13%~32%。从短期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承受了不少压力和挑战,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将加速结构调整,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向阔步前行。

具体影响各异

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受直接影响。疫情使多国采取人员限行等措施,引发了国际国内交通阻断,出行人数锐减会影响运输服务中的客运服务;建筑服务相关部门也因人员流动受限蒙受损失。结合供需因素来看,传统服务贸易会直接受到疫情带来的冲击。

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贸易领域受影响较大。受疫情防控工厂停工影响,相关企业订单无法正常交付,从而影响多数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维护与维修服务贸易、加工服务贸易等领域。

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受影响较小。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等新兴服务贸易大多呈现“零接触”特征,受疫情隔离防控措施的冲击较小,且可以进行线上替代,例如在线影视等服务。并且,知识产权使用费等部分新兴服务为长期订单,需求较为稳定。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20年1-2月,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展示了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进出口额达2765.7亿元,逆势增长1个百分点,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7.4%,提升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591.8亿元,增长5%,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9%,提高6.1个百分点;进口额1173.9亿元,下降4%,占服务进口总额的比重为25.2%,上升2.8个百分点。

初步判断,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要高于货物贸易。一方面,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产生冲击的时间较早。相关国家对中国旅行人员采取的限制措施客观上限制了服务进口。3月中旬以来,随着疫情在多国升级,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边境管制和旅行限制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各类服务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与人员跨境移动相关的旅行服务贸易几近中断。在货物贸易领域,海外疫情未使国际供应链完全中断。疫情结束后,中国货物贸易企业可能出现对外“补出口”现象,同时叠加中国政府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应,也会刺激货物进口增速大幅反弹。相较而言,受疫情影响的服务贸易损失很难弥补。

对服务贸易进口影响大于出口。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尚处于逆差阶段。据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服务出口2419.91亿美元,占服务与货物出口总额比重为8.98%;服务进口5014.01亿美元,占服务与货物进口总额比重为20.43%。且服务进口中与人员跨境移动紧密相关的旅行服务进口占比更大,其所受疫情影响也更大。因此,初步估计此次疫情对服务进口的冲击要大于出口。

对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服务贸易的影响要高于对发展中国家。从区域结构来看,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发达经济体,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金额占比偏低。据OECD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的服务进口额分别为571.4亿美元、611.9亿美元、260.7亿美元,合计占中国服务进口总额比重的27.51%;出口额分别为183.41亿美元、111.36亿美元、375.99亿美元,合计占比28.83%。截至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是当前疫情较为集中的地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积极统筹应对

当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中国服务贸易恢复发展,要善于化危为机,大力发展疫情催生的服务贸易新业态。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服务贸易企业的政策纾困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减免房租、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返还部分失业保险金等,降低企业固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金融财税政策,如适当下调贷款利率、贴息贷款、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减免城镇土地使用费等。

做好国内生产性服务进口替代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内增加值。海外供应链遭疫情冲击,很多国际生产性服务进口供应遇阻。中国国内服务业应及时进行产业链生产性服务进口替代,在大数据分析、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专业服务、品牌推广、研发设计等领域加大对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的投入,提升中国制造业中的生产性服务国内增加值。

充分挖掘知识产权使用费、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可考虑增加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在中国的专利授权量、延长药品专利的保护期限,带动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进一步增长。在银行、信用评级、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不良债务、保险、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等领域采购国外优质服务。发挥中国在软件信息服务领域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外业务,扩大服务出口。在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中国数字化在线服务、智慧城市服务、云计算服务等,挖掘新兴服务贸易增长潜力。

鼓励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积极拓展数字服务贸易。中国应大力促进新基建投资,尤其是投资建设5G基站和运营平台,为数字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疫情催生了一大批数字服务贸易新业态,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办公、视频会议、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领域发展迅猛。为此,要积极挖掘具有“零接触”特征的数字服务贸易潜力。广泛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线上办公软件,拓展线上服务贸易范围。加力研发数字化服务产品,促进数字内容服务贸易的发展。利用好跨境电商平台作用,发展大数据营销、电子支付、网络广告等数字服务贸易。

精准利用国际疫情防控“时间差”,灵活调整服务贸易市场结构。疫情国际蔓延的“时间差”使各国的疫情防控节奏也呈现“时间差”。中国应精准掌握各国疫情防控动态信息,对于已渡过疫情传播高峰期、进入低风险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可适度扩大服务进出口,并利用好不同国别的疫情结束时间段,逐步有序、有差别地恢复服务贸易。

疫情缓解后适时推动传统服务贸易恢复发展。当前,要积极支持国际运输和物流发展,确保国际供应链基本稳定。待疫情结束后,应适时制定促进旅行服务的专项行动计划。届时,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来华和出境旅游宣传引导工作,加强来华、海外留学信息的发布与解读,鼓励有条件的国内医院与国外先进医疗机构开展联合诊疗救治服务。疫情期间要关注和解决中国海外建筑企业困难,疫后要继续支持中国建筑等优势服务“走出去”,稳定海外建筑服务市场。

关键词:

(责任编辑: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