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财经 > 正文

稳住消费引擎 保住基本民生

稳住消费引擎 保住基本民生
2020-04-24 09:47:54 来源:国际商报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局面,在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保基本民生”作为“六保”的内容之一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住民生底线。

稳物价扩内需促消费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各地复工复产进程不断加快,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国外市场需求疲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广、潜力大、韧性强是中国经济奋力前行的底气,国内需求则是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稳住消费至关重要。

“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为保基本民生提供支撑保障,稳企业、稳就业是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从一季度数据看,经济在复苏,社零额下降幅度在收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提速,但是企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企业复工与消费复苏之间存在落差。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居民消费来看,一季度我国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保障,公用事业有序运转,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虽然一季度市场消费下降较多,但降幅在逐步收窄,全国物价总水平由涨转降,线上消费平稳增长,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消费市场韧性和活力十足。

关利欣进一步分析,一方面,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逐步推进,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公共消费将有所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将逐步恢复,消费潜力将逐步释放。另一方面,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和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工农业生产和重要消费品市场供给和价格将趋于平稳。总的来说,疫情的发生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

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看来,现阶段,中国消费进入疫情后的恢复期,所谓的“消费井喷”“报复性消费”尚未到来,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他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政府在疫情期、后疫情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展复学,以及恢复正常消费生活和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洪涛建议,未来政府还应“多维”加大力度促进消费:一是加强加快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落实,减轻基层和企业的负担;二是加快新基建的财政投入,促进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转型生态化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三是继续降息、降费、降租、缓交税收、缓交社保基金,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发展,继续开展消费者券的发放;四是允许快递、家政等服务进入社区,允许线上线下开展灵活的“店庆”等活动,放开一些条件好的聚焦性活动;五是加快“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恢复“五一小长假”,维持“十一黄金周”等正常活动的进行等。

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力度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基本民生是十分紧要、必要和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考虑到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要尽可能地确保群众的基本民生稳固、基本生活稳定,事关发展的大局,容不得有半点疏漏。

“当前,我国保基本民生工作具有扎实基础。”关利欣认为,从居民收入来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0.8%,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1.2%和6.8%,各地积极施行防控分级举措,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大对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力度,切实保障了居民收入来源,减轻了疫情对困难群体的不利影响。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关利欣说,各地需要继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和兜底力度。一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帮扶,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做好城乡困难家庭的低保工作,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陈丽芬也建议,下一步,要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评估复工复产政策实施效果,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落地性。鼓励企业谋求突破口,抓住机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模式,将短期的创新转为长期的战略。完善消费产业,探索消费促进机制,保基本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增添和拓展经济发展新动力、新空间。

关键词:

(责任编辑: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