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扶贫公益 > 正文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2020-03-08 20:08:14 来源:中华网湖北

夜,12时30分。

曾建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躺下,却觉得背疼难耐,辗转反侧。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十几天,早上五六点起,晚上12点之后才躺下,这期间一直坐在沙发角工作,吃饭都是狼吞虎咽,生怕错过了什么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曾建华本硕博都在华科度过,博士二年级时毅然选择了创业,而今创业也快十年了,自一月武汉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便一直想做点什么。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大年初十过后,武汉疫情越来越严重,华科校内感染的病患就有60多人,为解决校友一床难求的问题,华科校友会组建了抗疫志愿团队,长期活跃在校友会的曾建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这是曾建华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住不上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寻找床位”,说来简单,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团队内部分为搜救组、信息核实组、制表组、上报组、安抚组等等,医学博士曾建华拥有丰富医学界资源,被安排做了重症搜救组小组长。

校友会志愿团队最初以帮助校友为主,随着转发数量的增加,朋友来求助,朋友的朋友也来求助,每天来求助的人数远远超过了想象。团队三位志愿者号码公布后,求助者的电话、短信如同洪水一般涌来。

“双肺感染严重,未收治入院”

“我老伴不行了,一直没有正式入院”

“没有收治!”

......

只要一开机,立马收到几十上百条的电话、短信,多到根本没法开机。求助讯息牵动曾建华的心,新闻报道中攀升的重症率、死亡率让他不断催促自己:快!我要更快一点!

采集、确认、制表、完善资料、报送、反馈、全流程跟踪,分秒必争。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求助信息)

病人是不是确诊?血氧饱和度是多少?有没有去治病?是不是家庭感染?信息是不是全面准确......曾建华仔细询问每一个求助者。

成千上万的求助信息分门别类为五大类,既要甄别信息准确性,精确到社区详细住址,又要判断真实性和时效性,以免假信息、过期信息浪费资源,后把这些信息制表,按照卫健委标准向上申报。卫健委的收治标准根据武汉疫情情况改变,开始是重症患者优先,后以家庭患者为主,志愿者制作的表格也随着标准变了三四次。

开始时志愿活动并不顺利,团队的上报渠道非常有限,依托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长江云等媒体平台上报数据,用有限的人脉、资源四处联系,病人多出口少。由于武汉床位实在是紧缺,病床要留给重症患者,来求救的患者中10个人中只能收治一两个,看着那么多病患没法住上医院,社区资源有限,求助者心急如焚,志愿团队的心情很是沉重,每一天都活在阴影和焦虑中。

求助病患人数的增加,相应地志愿者人数也在增加,刚开始只有十几人的团队增加到20、30,再到50,每一个来求助的病患分配给相应的志愿者,志愿者领到任务后,像包干到户一样责任到人,直到被收治为止,每一个人都是饱和的工作状态。

2月20日是湖北省外企业的复工时间,身在北京、广州的志愿者骨干陆续复工,压在曾建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他作为小组长要做出表率,遇到的困难要想办法协调,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群里反复讨论。为拓宽上报渠道,他发动了几乎所有人脉关系,在朋友圈、企业家群各种关系圈寻求帮助,从早上睁眼到晚上闭眼,都是抱着手机度过的。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各方寻求帮助)

“我们约着疫情结束后去吃孙老师做的新疆菜!”

情况直到半个月后才慢慢有了转机,随着武汉疫情的好转,医院床位数量增加,收治渠道也在扩大,收治率从20%、40%,至后来的80%,慢慢增加。

“昨天收治了25位重症患者。”

“今天收治了34名患者,开心,继续加油!”

曾建华每日在朋友圈更新收治成功的病人数量,既是对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明天继续加油的鼓励。

二月底三月初,收治率基本可达100%,最终差不多320个病患通过华科校友志愿团队被收治。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在朋友圈通告收治进度)

“这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只靠一个人的话,很容易就放弃了。我们始终相信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大家都是线上工作甚至没有见过面,却很信任对方,是团队的力量支持我们走下去,我们还约着疫情结束后去吃孙老师做的新疆菜!”

回望这段时间所做的志愿工作,曾建华不认为是什么大事,“我们做的是每一位患者家属都能做的事,但是患者家属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单枪匹马地作战,能找到的上报渠道没法拓宽,到我们这里的都是最重症的患者、最难啃的骨头,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我们把上报渠道由1个拓宽到30个、50个,帮助患者联系病床,家属就能够更好地照顾病人。”

现在陆陆续续有一些患者出院了,看到他们发来出院的信息,曾建华也是由衷地高兴,被收治的病人家属为表达感谢纷纷送钱送物,他婉拒了,执意要给的就转交给校友会。一位病患的家属为感谢志愿者团队让他妈妈住上金银谭医院,姐弟分别向校友会捐赠1000美金和5000人民币的红包,支持校友会去做物资捐赠、建造战疫爱心酒店,让爱心传递下去。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患者家属的反馈)

“一旦上战场就没有时间恐惧了”

这不是曾建华第一次做志愿者,“之前也做过抗洪救灾物资的运输,向企业家募捐水、方便面,从武汉装卡车运送去各乡镇的抗洪灾区。但这次的志愿活动和之前很不一样,在疫情面前,志愿者必须分秒必争,每快一分钟,病患就多一份被救治的机会,时间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是前所未有的。”

2月28日,广西校友会捐赠来了16吨的柑橘,有过物资运送经历的他便主动承担了这批水果的对接和运送工作,信息的搜集和上报是利用网络的力量云端抗疫,而运送物资是面对面和疫情抗争。

捐赠的柑橘运往前线医护人员,去之前曾建华的家人非常反对,“其实我在去之前也是有些担心的,”曾建华坦言,“我可能免疫力比较好,但是家里还有老人,医院病毒传播很快,怕传染给他们”。但这种害怕并不能表现出来,他提前一天把护目镜、防护服、线胶手套一系列防护设备准备好,带好了酒精。为了安慰家人,装作没事的样子出发了。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穿防护服)

尽管去之前有很多顾虑,一旦上战场就没有时间恐惧了,搬运、对接的忙碌让他根本没有时间害怕,拉货的大卡车先把柑橘送到佳园路中转站,进行卸货,再由佳园路中转站分配到光谷同济医院,和医院周边医护人员居住的酒店。让曾建华开心的是,在运送中还见到了之前只云端联系的”网友”,身边队友卖力的工作给了曾建华莫大的鼓舞。

“在运送过程中完全忘了恐惧,心里只想着把这些物资尽快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早点打赢这场战役!反倒是回家后家人很担心,让我在门外消毒了半个小时才让进来。”曾建华笑道。

谁的心中没有牵肠挂肚,只因为心中埋藏着更深沉的大爱,才毅然选择了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在疫情前线站成最坚强的堡垒。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运送物资)

“公司运作好了才有更多的能量去做公益”

二月底,收治工作接近尾声,曾建华又闲不住了,总想着再做点什么。做护肤行业创业起家的他,看着医护人员长期戴口罩形成的压痕和皮疹,便想着把本公司护肤品捐赠给前线医护人员,但是做捐赠的过程中也闹了很多笑话。

“我想着再怎么做,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捐一万盒也只是一万盒,我尝试着发动更多的人。当时没有多想,只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这种想法的推动下,公司当即推出了“关爱医护人员”脸面”工程行动”,客户在公司平台下单买护肤品,会照常给他们发货,同时以客户的名义向前线医护人员捐赠1:1同等份额的护肤品。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公司活动海报)

本是好心,却闹出了大麻烦。“有校友觉得我的捐赠动机不纯粹,趁机推销公司产品,做事这么不严谨,话越说越难听,华科怎么会有这样的校友.......”异议的声音不断提出,起初曾建华没有在意,“我不会因为别人的嘲讽就停止我做的事,我的逻辑是我去做的这件事,只要我觉得有价值就行了,别人的质疑我觉得都不重要。”

后来争论越闹越大,有朋友告诉他捐赠物资牵涉销售的必须要民政部门审批,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曾建华只好作罢。

天性乐观的曾建华没有因为这些影响心情,“委屈也是有的,但其他该做的事还是要做,自己选的路,自己该做的事做到位就行了,有什么活动我还是会去参加的。”

如今志愿活动基本结束,曾建华没有休息,又马上投入公司的运作中去,由于武汉还没有复工,公司还在封楼,他就把公司的货物搬一部分到家里,自己当起了打包员、快递小哥,做单子、打包货物.......全部都是一个人搞定。“要解决公司的生存问题啊,只有把公司运作好了,才有更多的资金去捐赠,更多的能量去做公益。”

华肽生物曾建华:助力云端抗疫,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打包公司货物)

千万人心手相连,这场与时间的赛跑胜利在望。暖春已至,等樱花盛开时,窗外寂寥无人的街道会恢复热闹,期待这样的时刻早日来临,曾建华默默祈祷。(刘睿喆)

关键词: 疫情 防控 措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