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扶贫公益 > 正文

提高实效性 解决对接难 商务扶贫:找到关键点 精准再发力

提高实效性 解决对接难 商务扶贫:找到关键点 精准再发力
2020-03-20 07:25:40 来源:国际商报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近日,商务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坚决完成好中央交办的电商扶贫、产销对接等两项脱贫攻坚牵头任务,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巩固拓展扶贫成效。

提升服务功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介绍,在电商扶贫方面,商务部将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加强电商扶贫频道建设,巩固提升电商扶贫成效。组织电商专家下乡,深入深度贫困地区,为基层工作人员和贫困户代表等提供面对面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电商扶贫品牌推介洽谈,为贫困地区企业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建立起“两中心一站点”(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未来应着力提升其服务功能。“应发挥县域公共服务中心枢纽作用,建设电子商务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加大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形成共同配送机制,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提高村级电商站点可持续经营能力,延伸电信、金融、政务等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电商综合服务,助力电商扶贫和乡村振兴。

此外,要提高电商扶贫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洪勇表示,在电商扶贫过程中,将“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工作重点,聚焦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和551万贫困人口,提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绩效评价指标里电商扶贫内容的比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资金支持方向,完善电商扶贫成效检测和统计系统,摸清电商扶贫在助农扶贫中的实际作用。

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产销对接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农业生产与销售活动的主体仍是小农户家庭,“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格局仍是主流,这种模式不利于形成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合力,无法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二是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机制不够顺畅,流通环节与参与主体较多,流通时间较长,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中间商从中获得了超额利润,而农产品的终端价格与在农民手里时的初始价格大相径庭。

洪勇也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农产品滞销、农民增产不增收。“因此,要实现农产品上行的稳定供给,就需要建立电商平台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培育和完善贯穿生产、流通和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供应链,制定农产品的标准、分级分拣、品控、溯源和物流方案,提升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在付一夫看来,一方面,应加快以互联网技术赋能农业生产销售的步伐,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集成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大数据,共享政策、市场、科技、金融、保险等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和精准化水平;另一方面,应着力打造智慧供应链,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各方的紧密衔接,提升农业生产销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即时响应能力,减少中间各环节的流通成本,真正做到供需精准匹配,确保农民增收致富;此外,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增进国际交流,通过引导教育带动农民观念的转变,还应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增强合同管理风险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在绿色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降低营销风险。

洪勇还建议加大直播电商销售滞销农产品力度。“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传统供销渠道受阻,不少地区农产品滞销。直播因其互动性强、参与感强、动态直观等特点成为农产品精准营销新手段,在推动重构线上消费场景、丰富线上消费体验、降低获客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洪勇说道,如很多明星、“网红”、当地政府领导等为产品背书有效规避了农产品非标准的缺陷,给消费者在视觉、听觉上更真实的感触,激活了农产品销售,实现了产销精准对接。

关键词:

(责任编辑: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