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之窗 > 正文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20-12-10 10:35:38 来源:中华网湖北

 周国献,武汉知名摄影家,1979年从福建厦门考入武汉高校,至今一直工作和生活在武汉。按照周老师的说法,已经成了半个武汉人。

从80年代起,周国献老师就喜欢纪实摄影并尝试纪实摄影创作,但当时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其摄影创作,他的相机基本上是用来给家人拍照。

2008年下半年,周老师决心用摄影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他着手项目调研,并最终确立了号称“天下第一街”、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风向标”的汉正街作为主打摄影项目,并从2009年元旦开始实施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和汉正街的老街老巷的拍摄,至今已持续拍摄了12年。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汉正街东片全景图(2012年12月30日拍摄)

 

兴起明朝成化年间的古汉口之“正街”——“汉正街”,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它是“汉派”商业文化的发祥地,是汉口城市之根。早在明末清初,汉正街就是中国最大的货物集散地,这里曾活跃着淮盐富户、山陕巨贾、江浙豪客、本帮商人,历史上流传着“货到汉口活”的说法。

据粗略统计,清初汉江两岸汉正街一带泊船量常年达到2.4-2.5万艘次之多,呈现“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霄明”的繁荣景象。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2年12月7日,一辆来自湖北孝感的敞篷货车行驶在晴川桥引桥上,引桥下的汉正街市场销售正旺。

 

改革开放后,秉承地缘之利和悠久的经商传统,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逐步兴起,成为中国个体经济的发源地,逐渐形成方圆1.67平方公里的大市场,“买全国,卖全国”,曾一度执中国小商品市场之牛耳,赢得了中国之最——“天下第一街”之美誉。

据统计,2008年汉正街有各类专业市场73个,经营面积80余万平方米,商铺2.4万个,从业人员约10万人,日均客流量近20万人次,年销售额240亿元,购销网络遍及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09年11月16日大雪过后,汉正街被人力拖车塞得满满当当。汉正街狭窄的街巷使扁担等人力搬运业得以生存几百年,但传统的业态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09年11月16日,武汉迎来当年第一场大雪,大量货包滞留在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楼下。

 

在拍摄汉正街之前,周国献老师已经有拍摄武汉老街老巷的几年经验了。但当他走进汉正街实施项目的拍摄时,还是感到有点茫然无措——可以拍的内容太多,若没有抓住一个重点,估计会拍成一堆大杂烩。

周国献老师在2008年进行项目调研时,就看过网上的一些反映“扁担”(四川、重庆称“棒棒”)的作品。所以,上街拍摄时就格外注意。2009年元旦假期三天,他全泡在汉正街。三天下来,对周国献老师最友好、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这些“扁担”们。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1年12月24日,来自湖北随州的扁担皮小国(居中者)在三曙街和广货巷的岔路口等待活计。皮小国1968年生,老婆在家种田、照顾读初一的儿子。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3年5月11日,两个扁担在三曙街和广货巷的岔路口等待活计。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3年5月5日,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楼下,来自湖北随州的扁担储广文坐在路边休息,5月份汉正街批发生意已进入淡季。储广文1964年生,来汉正街做扁担已经十年了,老婆在老家种田、照顾上初二的小女儿,大女儿在云南上大学。

 

汉正街是一条与汉水平行的街道,原本是汉水边的吊脚楼形成的河街,随着汉口后湖水患的治理,逐步形成以汉正街为主脉、两侧街巷纵横交错的沿河商业区。西起硚口路,东至集傢嘴,汉正街全长3200米,片区内大街小巷曾多达三百多条,狭窄的通道、密如蛛网的街巷,使得当地俗称“扁担”的搬运工行业延续几百年。

于是,周国献老师决定以汉正街“扁担”为切入点,先拍好“扁担”,再扩展至汉正街的其他方面。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2年6月23日,同安坊,来自湖北孝感的扁担周忠银(右三)揽到了一单活计。周忠银1968年生,育有一女一儿,女儿在上海打工,儿子在安陆读高三。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09年10月23日,湖北黄石的扁担吴礼华在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扛包,从楼上扛一个大包下来大约挣10元钱。吴礼华1957年生,1991年来汉正街做扁担,老婆在大冶金牛镇开服装店,育有二女一儿。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1年12月17日,来自湖北随州的扁担付存宝在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楼上扛包,中午时分的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批发生意已近尾声。付存宝1971年生,老婆刘师傅和他是夫妻档——付存宝扛包、刘师傅拉板车,儿子在老家上高二。

 

汉正街“扁担”大多是附近省市的农民工,有的常年在汉正街做搬运,有的农闲时到汉正街挣点外快。扁担们每天吃的是简单的饭菜,住的是简陋的出租屋或每晚两三元、三四元的扁担房,或者干脆睡在桥洞下或马路边屋檐下。

但他们有梦想,有责任感,待人诚恳,为人友善。他们起早贪黑,顾不上理会超强度劳动对身体的伤害,希望通过自己的体力付出,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0年5月1日,来自湖北黄石的扁担熊安武(下)和老乡工友在汉江十五码头搬运货物,两个月后,汉江堤内的物流仓库全部清理出去。熊安武和大哥熊安文、三弟熊安全三兄弟都在大唐物流公司打工。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0年8月29日凌晨,物流仓库从汉江堤清理出去后,物流公司改在沿河大道装卸货物。次年8月,汉正街全面禁止大货车。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2年11月11日,汉正街市场“禁货”一年多,号称汉正街第一大道的多福路塞满了改装成小货车的面包车。2011年8月15日零时起,汉正街全面禁止大货车和5座以上客车通行。

 

为了拍摄好“扁担”,周国献老师从一开始就注意跟他们交朋友。周老师出生在农村,了解农村的生活,跟他们谈的来,很快就交了一批“扁担”朋友。

周老师先是和“扁担”们一起下馆子喝酒,进一步熟悉后,就到“扁担”的出租屋或“扁担房”里做客。

在武汉做“扁担”的农民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拖家带口的,夫妻两人都到武汉来打工,可能两人都做“扁担”,形成“夫妻档”——比如丈夫扛包、妻子拉板车,有的甚至孩子也带来,就在附近的学校入学。这样的“扁担”,一般住在单独的出租屋里,原来每月房租300元左右。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0年12月18日,来自湖北随州的杨存凤回到武胜路附近的楼顶违建出租屋。杨师傅在汉正街拉板车,老公刘安业在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扛包,儿子刘磊在附近的南阳村小学上学。

 

另一种是“流动扁担”,利用农闲时段到汉正街挣点外快,农忙时依然回家种田。这种扁担大多是单身汉,一般住便宜的通铺,武汉叫做“扁担房”,一间房住十几人到五十几人。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3年1月13日,来自湖北随州的扁担申明国因患痔疮躺在慈善巷的扁担房休息。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3年1月13日晚上,来自湖北孝感的扁担沈发成(右二)在慈善巷的扁担房里看电视。扁担房内放置了9张大高低床,每张高低床一般可睡6人。沈发成1956年生,育有二儿一女,大儿子在老家做泥瓦匠,二儿子研究生毕业工作了,女儿已出嫁。

 

后来武汉市重视出租房屋的卫生与安全管理,开始取缔扁担房,房东便对摄影师格外警惕。

2011年11月26日傍晚,湖北孝感的扁担李瑞启带周国献老师去他住的扁担房时,屋内极暗,周老师进屋先用12800的超高感光度抓拍了一二张,开始架三脚架时,被在里面炒菜的房东发现了,立马把他赶走了。后来周老师在另一个扁担房拍摄时,被住在楼下的房东发现,抢夺他的相机,差点毁坏他的照相器材,在“扁担”们的劝说下,他才得以安全离开。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1年11月26日傍晚,来自湖北孝感的扁担李瑞启(右二)在汉水街的扁担房休息。李瑞启1954年生,为了挣钱给患精神疾病的女儿治病,利用农闲到汉正街做扁担。

 

跟“扁担”们进一步熟悉后,周国献老师开玩笑说,“过年到你家去玩”,他们很欢迎,但以为周老师是说着玩的。2012年春节,当周老师辗转找到湖北随州“扁担”方先国夫妇的村子,站在方先国的面前时,老方和正在他家串门的亲戚们都惊喜万分。周老师问有住的地方吗?他说来了就住下吧。家里不宽敞,周老师和老方的儿子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老方没把周老师当外人,村里缺水,周老师和老方的亲戚共用一盆水洗脸、共用一盆水洗脚。老方还带周老师去爬山,谈他的梦想——扁担活做不了时,回家养羊。

在随州乡下过年期间,除了给老方的家人拍照外,方先国还带周老师到附近湾子的其他几个扁担家串门。后来每次到汉正街拍照,扁担(特别是夫妻档的扁担妻子)会自豪地对工友说,周老师到他(她)们家过年了。

有个随州“扁担”,周老师叫他“光头”,他叫周老师“眼镜”,过年周老师到他老家去过两三回,每年春节他都会打电话来邀请周老师去玩,回老家换了手机会告诉周老师,怕周老师找不到他。

2013年元宵节过后,周老师再次来到方先国的村子,跟拍老方夫妇返回武汉打工;为确保赶上每天一趟的长途汽车,凌晨三点就起床。2014年8月,周老师前往跟拍老方乔迁镇里的过程;随州有“越搬越亮”的说法,凌晨三点就起床装车。2016年春节,周老师到余店镇拍老方嫁姑娘时,好几个“扁担”都搬到镇里了。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1年12月17日,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楼下,湖北随州扁担冯卫明的双胞胎女儿冯思、冯念在货包旁用废弃打包绳玩起跳绳游戏。冯思、冯念在附近的新安街小学上学。

 

周国献老师给“扁担”的子女拍照;帮助扁担曹继中调解他与“扁担房”房东的纠纷;为病危的“扁担”陈运发捐款,帮其家人联系银行取款事宜,挤上救护车、混进医院,记录陈运发两次转院及最后在老家与子女的生离死别。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3年1月13日,周国献老师到扁担房去帮忙调解湖北随州扁担曹继中(左)与房东的存款纠纷,顺便拍下这张照片。由于忙于活计没时间去银行存款,加上缺乏风险意识,很多扁担将每天挣的钱存在房东处。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3年1月19日,湖北随州广水郝店镇黑河村,年仅44岁的扁担陈运发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三个女儿。2012年12月27日,陈运发在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扛包时突发脑溢血,二十多天的抢救共花费十多万元,相当于他做扁担的全部所得。

 

周国献老师还与来自河南信阳息县的“扁担”黄族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黄师傅利用打工间隙背字典、写诗词,周老师很受感动。当年黄师傅没有智能手机,周老师从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四年间为其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精选诗作289篇,引发热议。周老师送给他几本诗词方面的书籍,还通过手机短信交流诗作用词,并将他的故事推荐给《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教育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从此“扁担诗人”为人所知,老家人都为他感到自豪。每年黄师傅回老家过年返汉后,会来周老师家坐坐,带些妻子自制的油饼、淀粉等特产给周老师,在周老师家喝喝小酒。

周国献老师就这样融入了“扁担”们的生活,每次去汉正街时,不急着拍照,先和他(她)们拉拉家常,甚至开开玩笑,看到有意思的画面随手拍几张,他们也不躲避。所以在周老师的作品中,似乎拍摄对象感觉不到相机的存在。周老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拍出真实的影像。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09年1月10日,三曙街,两个扁担一边在路边吃快餐,一边随时留意可能的雇主。

 

周老师说,他不需要远远地抓拍。他认为,虽然远距离抓拍有时也会拍出不错的作品,但缺乏现场感,很难拍出感动人、震撼人的作品。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2年12月26日,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楼下,一个扁担在头上系块塑料布遮雪挡寒,抽根烟喘息提神。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1年12月24日,友谊南路,两个扁担躺在货包上休息。

 

扁担们没把周老师当外人,这使得周老师能够近距离地观察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2年3月18日,三曙街与广货巷岔路口,来自湖北孝感的扁担周忠银对着面包车后视镜用指甲钳修剪胡子。周忠银1968年生,1988年来武汉打工,先是开麻木送啤酒、饮料,2010年开始在汉正街做扁担。

 

周老师认为,人都是平等的,你真诚待人,对方也会真诚待你。普通老百姓最纯朴,最容易沟通;你尊重对方,对方也尊重你。

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走进汉正街——周国献汉正街纪实摄影作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展出期间,周国献老师特别邀请了几家“扁担”前往观展、拍照留念,他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在博物馆展出,都很自豪。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3年4月13日,扁担在汉正街上拖货。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1年12月24日,扁担拉着拖车趟过雨后积水的汉正街。

 

周老师不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更多的是用平实的中焦镜头展示汉正街扁担的自然生态。周老师不想迎合大众猎奇、窥私的心理,而力图把他们拍的有尊严。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1年11月19日,三曙街与广货巷岔路口,来自安徽合肥东泽镇的扁担张飞向摄影师打招呼。

 

“扁担”们顽强抗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周老师感动,他们挥汗如雨、忘我劳动时展示出来的力量之美让周老师着迷,他们坎坷多舛的命运让周老师牵挂。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09年10月17日,扁担们在汉正街装卸货物。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0年11月20日,物流公司的工人在沿河大道装卸货物。汉正街扁担往往要扛巨大的货包,一般的货包有两三百斤,最重的货包达400斤左右,需借助机械。

 

周老师对蜻蜓点水式的拍摄兴趣不大。他喜欢挖掘影像背后的故事。他喜欢慢慢地拍摄,来回地拍摄,慢慢了解和记录人物的历史和命运,慢慢记录事件的变迁和演变。他觉得,这样形成的影像记录才耐看、耐读。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3年5月19日,湖北随州的扁担张明星举着某服装厂转让广告牌坐在汉正街中心商城门口的台阶上,“兼职”做起了流动广告。张明星1954年生,在汉正街做扁担有十七年了。

 

周老师认为,围绕着专题拍摄,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每次拍摄都可能有新的切入点、新的兴奋点,而不是简单重复拍摄相同的场景,因此永远不会枯燥无味。

周国献:一位摄影师与汉正街“扁担”的影像奇缘

2012年12月26日,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的扁担捏了一个小雪人放在货包上。

 

周国献老师的汉正街“扁担”作品曾在丽水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武汉市博物馆和卓尔美术馆展出,并在2013年荣获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4年荣获湖北省年度摄影人物作品奖、2015年荣获全国金融系统第三届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展纪实类金奖、2016年荣获第三届武汉市文学艺术奖。

周老师希望通过他对汉正街“扁担”的拍摄和影像传播,让社会关注农民工这个群体,让他们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也希望通过他对汉正街这个汉口最老城区的影像记录,引发社会对城市改造和城市规划的思考。
     本文素材来源:“中金摄协”微信公号、武汉板眼影会  图片摄影:周国献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