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科技 > 正文

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5G+AR”激活湖北文保技术资源

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5G+AR”激活湖北文保技术资源
2020-07-09 09:00:45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刘菲、叶辉、刘扬舟)7月8日,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古陶瓷修复师张济夏戴上5G眼镜,通过视频、语音、图文等形式,实时地为远在海南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工作人员隔空示范着瓷器修复工作。正是“5G+AR”技术,缩小了两地专家间的时空距离。

2019年,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与中国联通、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合作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远程指导5G系统项目正式启动。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利用自身人才资源优势,向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提供了优质的文保技术支撑,已成功修复元代青花瓷器15件,推进了该馆的人才队伍建设。该项目在全国首次实现了5G技术在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5G+AR”激活湖北文保技术资源

青花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博物馆陈列型修复后)

“5G技术的强大传输能力可以让相隔两地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实现无接触、零距离的交流体验。”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主任朱祥德介绍,文物保护修复是对精准度要求十分严格的技术,任何一点小的“疏忽”就可能造成“差之千里”的结果。所以无延时的指令和高质量的影像是实现文物保护修复远程指导的必要条件,而5G技术做到了。

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5G+AR”激活湖北文保技术资源

远程指导5G系统电脑端指导画面(左),第一人称视角操作端画面(右)

目前,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分别配备了一副智能眼镜、一台高清摄像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两个角度的直播画面同时传输,即第一人称视角(智能眼镜)以及固定视角(高清摄像头)。不仅如此,在一人进行操作的同时,可通过远程指导专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多人实时观看、交流,此功能大大增加了远程指导的使用效率。

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5G+AR”激活湖北文保技术资源

江汉关检测电脑终端画面(左), 实时第一人称视角操作端画面(右)

2020年5月,远程指导5G系统在武汉地标建筑江汉关大楼打点报刻钟及其传动系统修缮项目的前期病害勘察中,起到了专家远程指导和视频资料记录等作用,实现了工作与记录的“一体化”,确保了项目实施的正确方向和数据留存。

在远程指导5G系统的运行中,每一次直播的视频都会上传到云端,方便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线下回看。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奇表示,文物保护修复的资料基本上都是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的,而5G技术的诞生无疑让平面的资料走向了立体。

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5G+AR”激活湖北文保技术资源

元代青花莲纹碗修复后(左)及修复前(右)

湖北省是文物资源大省,全省拥有国有博物馆226家,馆藏可移动文物1534040件/套,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40余处。

湖北文保科研人员力量在全国排在前列,但主要都集中于中心城市。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主任朱祥德表示,5G系统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痛点,把有限的技术资源最大化,实现文物的有效、持久保护。同时,5G技术将助推各地方文物向全世界展示、推广和进行综合利用,成为宣传各地方文化历史、人文风貌的重要窗口,推动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

(责任编辑:江飞)